繽紛夏日,正是出游的好時節!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,增進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,增強團隊意識。6月30日—7月3日,公司組織部分員工到蘇州、南京進行考察旅游活動。一路上,大家在欣賞美麗如畫的風景同時,既放松了心身,又擴大了眼界……
第一天上午來到我們出游的第一站“六朝古都”—南京。和古代相比,現在的南京淡去了“江南佳麗地,金陵帝王州”的浮華,如今已趨于寧靜,卻也不失為一個繁華的現代都市。這里的古老悠久的文化遺產,與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觀構成了南京獨特的現代園林城市風貌。
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是我們此次出行第一站,展館一期1985年由齊康老先生設計,二期2007年由何鏡堂先生設計,建筑師通過紀念性的建筑給大家一個精神慰藉和悼念的場所。設計以墻、傷痕、死亡之庭、祭奠庭院、燭之路等為建筑元素表現特定的場所精神,總體構思以戰爭、殺戮、和平三個概念組合,與此相對應的是“斷刀”、“死亡之庭”、“鑄劍為犁”三個空間意境的塑造。建筑空間從東側的封閉、與世隔絕過渡到西側的開敞,與城市、自然融為一體。
走進大屠殺紀念館,大家立刻被以生與死、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。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著“敲世紀警鐘,祈世界和平”的十個大字,提醒著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,興我中華。紀念館雖不很大,但我卻走了很久很久,我不知道我是怎樣走出紀念館的,時間似乎在那一刻凝固,我們又似乎在那一瞬間走過春秋,走過寒冬,走到了世界的盡頭……
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,我們絕不能患歷史健忘證,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!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!落后就要挨打,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。今天,我們祭奠南京大屠殺,不是囿于歷史的傷痛中而不自拔,而是痛定思痛,反省自己,知恥而后勇,發憤圖強!奮發圖強!只有把我們我們強大了,我們才能站得直、立得穩。
參觀完紀念館,緊接著來到南京總統府??偨y府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,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,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。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,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筑遺存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。
南京總統府除中軸線外,東西兩側還各有三四條自成一體的小軸線??偨y府建筑群經歷六朝、明、清、太平天國和民國等歷史時期,最終奠定建筑群現今的基本格局,在一次又一次擴建、改建、重建過程中,先后產生了大小共八條線。
進入其中,在重重迭迭的門廊中信步而行,數不清過了幾道門,不經意間就陷入一個時期的歷史。江南的園林的曲徑通幽,花木迷離,清王朝的大吏,農民戰爭中的梟雄,戰火紛飛中的達官貴人,都曾把這里當作辦公休憩的安樂窩。象征著封建尊貴的海潮翻滾,白鶴亮翅,向陽而立,間或豎立著的威武、肅靜、回避等儀牌,那一道道的最高指示,在時光的侵蝕下,似乎都呈現出一種斑駁黯淡的色彩,讓人在心潮起伏的同時找到令自己心安的理由。昔日的輝煌豪奢、古樸雅致、亭臺錯落、湖光山色依然如舊,但都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風景。
參觀總統府,不僅僅是給人帶來各種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的沖擊,更是讓深處其中的游客感受來自南京歷朝歷代的的興衰。
晚上,我們來到夫子廟一帶,體驗一下“煙籠寒水月籠沙”詩句里面的美妙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指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河一帶,包括兩岸的街巷、民居及附近的古跡、風景點等。在這里不僅能看到古都南京的歷史建筑,還能吃到地道的秦淮風味小吃。深入到街巷中或是沿秦淮河岸邊行走,從不同視角感受河畔風土人情。
第二天一早坐著公交車便來到南京鐘山風景區,首先去的便是盛名已久的中山陵。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,前臨平疇萬里,后擁蒼崖千丈,由中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設計,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的精華,莊嚴簡樸,別創新格。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,墓地全局呈“警鐘”形圖案,被譽為“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”。前面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,而陵墓頂墓室的穹隆圓頂就像鐘的擺錘,取形似鐘。
中山陵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,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碑坊、門、碑亭、祭堂和墓室,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臺階,連成一個大的整體,顯得十分雄偉。 爬上長長的臺階,每過一段臺階會有一塊平臺以便歇腳。這里有一個設計上的視覺手法,使你自下而上看時,只見臺階不見平臺,自上而下看時,只見平臺不見臺階。來到這里我們既緬懷了偉大的孫中山先生,也感受到了他天下為公的情懷。
在此我們順便參觀了美齡宮,1927年蔣介石定都南京后,一批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建筑師云集南京,他們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藝仿古典形式,以求在創新的同時又兼具民族性的建筑文化,由此設計出了一批富有震撼力的民族建筑,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極為珍貴的一筆。美齡宮就是其中的杰出作品,建筑美輪美奐,雕梁畫棟,古典秀美,莊重現代。建筑外觀極富民族氣韻,內部裝飾呈西洋風格,堪稱中西合璧的完美典范。當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贊譽它為“遠東第一別墅”。
如今的美齡宮,經過中山陵的植樹改造,從空中俯瞰,猶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吊墜中。周圍的梧桐已成參天大樹,環境優雅,故人已去,而他們的傳說依舊令后人津津樂道。
下午從南京鐘山風景區游完之后,我們匆匆坐上火車,來到江南行的第二個目的地—蘇州。到時已是夜晚時分,正好夜游平江古城。
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,全長1606米,卻是蘇州一條歷史悠久的經典水巷,早在南宋時期,它就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,一條長長的平江路,承載了蘇州幾百年的歷史,這里有全蘇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鋪,最有韻味的石板路。與別處古街道、古鎮的偏僻不同的是平江路正處在蘇州最繁華的的鬧市區中,頗有點鬧中取靜的感覺。南起干將路,北達拙政園,獅子林,蘇州博物館。與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諸多狹窄的小巷,小巷的一頭連著幽靜古樸的平江路,一頭連著鼎沸喧嘩的都市街道。這樣的平江路頗有一種大隱于市的感覺,又依稀有世外桃源的影子。
伴著夜幕下微亮的燈光,穿梭在古老的小巷中,感受透過歷史沉淀下來的那份韻味。見到自己喜歡的小店進去轉轉,別有一番風味。
第三天吃罷早餐,便來到蘇州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,盡管不是假期,但拙政園門前的游客也是人山人海的。一條小街上熙熙攘攘地擺滿了旅游記念品的小攤子,還有一些時令水果。很多的游客是跟隨旅行團來的,也有的和我們一樣,自由自在行。
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東北隅,截至2014年,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,占地78畝(約合5.2公頃)。全園以水為中心,山水縈繞,廳榭精美,花木繁茂,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?;▓@分為東、中、西三部分,東花園開闊疏朗,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,西花園建筑精美,各具特色。園南為住宅區,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。
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,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,“凡諸亭檻臺榭,皆因水為面勢”,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,體現了以水見長的特點。
庭院錯落:園中園、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”、對比襯托;空間的隱顯結合、虛實相間空間的蜿蜒曲折、藏露掩映;空間的欲放先收、欲揚先抑等等手法,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局限,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,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。
游在拙政園里,一派田園水鄉風光,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,生機勃勃。盛夏的楊柳倒影在湖面上,像搖擺著的江南女子的小蠻腰。在那“芙蓉榭”中,憑欄四顧,荷擎烈日,魚翔淺底,引得眾人嬉水拍照。
拙政園挨著的便是蘇州博物館,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、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。小而精,處處體現蘇州的歷史和特色,是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封筆之作。
博物館的色調以傳統的粉墻黛瓦為基本元素,在錯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,用色澤更為均勻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頂和墻面邊飾,與白墻相配,清新雅潔,給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內涵在建筑構造上,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筑“大屋頂”在采光方面的束縛,玻璃和開放式鋼結構可以讓室內借到大片天光。博物館的造景設計從古典園林的精髓中提煉而出,由池塘、假山、小橋、亭臺、竹林等組成的寫意畫面體現著園藝的創新。
游完拙政園,吃點蘇菜,坐上大巴趕往本次行程最后一地—周莊。周莊位于蘇州昆山,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,素有“中國第一水鄉”之譽。 周莊歷史悠久,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,有獨特的人文景觀,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。周莊古鎮60%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筑,僅0.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,周莊民居古風猶存,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。
一入古鎮,便被里面的小橋流水以及恬靜的生活所吸引,古鎮被一條小河所環繞,河中小船載著游客,船夫舉著一根半長的篙,戴著斗笠,穿著蓑衣,哼著家鄉的小調,在綠波蕩漾的河中悠然地穿過……。古老的酒莊茶館與西式咖啡酒吧讓周莊變得中西結合,一派古樸幽靜的背后,也不缺乏現代的活力。
入住酒店休息一下,我們便找了一家餐館,品味了一下當地的餐飲,味道清淡,很有江南菜系的感覺。喝點當地自家釀的米酒,趁著酒意夜游周莊。晚上的邊,伴著遠處酒吧里的歌聲,仰望星空,小鎮的一切變得那么溫馨,讓久在城市的我們倍感放松。
第四天早上七點便踏出客棧,呼吸著古鎮清新的空氣,踏著石板路欣賞這里一天中最寧靜的時刻。 一路走來,看到許多周莊人家淳樸與原滋原味的真實生活場景??蜅3鲩T右拐,不遠處就是一家古色古香的小吃鋪子,小鋪子里品種豐富,豆腐花、茶葉蛋、粽子、青團子還有一些當地糕點,很有古鎮氣息。漫步在青石板上,你能看見早餐檔口忙碌的準備,看街市的熙熙攘攘,看在河邊捶衣的阿婆淡然自若。陰天,沒有朝陽,卻十足安靜。這時候可以說是古鎮最美好的時光。晨光灑在古鎮的青石板上、白色墻壁上。
隨著時間流逝,路上行人也逐漸增多,我們也跟著人流參觀了沈廳。這是明清時期江南民居的代表作品,但人們來此更多的是探尋巨富沈萬三的往事。沈廳原名敬業堂,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(公元1742年)建成。沈廳建筑面積龐大,一共有七進五門樓,大小100多間房屋。整個廳堂是典型的“前廳后堂”的建筑格局,氣宇軒昂,布置精當。 沈廳中,磚雕門樓最為精美,下面是五層磚雕,布置緊湊。 正中有匾額,刻有“積厚流光”四字,四周額框刻有精細的紅梅迎春浮雕。 磚雕門樓上還鐫有人物、走獸及亭臺樓閣等圖案,包括《西廂記》、《狀元騎白馬》等古典戲文,線條精細流暢,人物神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 在一塊長不盈尺的磚板上鐫刻前、中、遠三景,其刻工之精、構思之巧,個人認為足可與蘇州網師園中的磚雕門樓媲美。 沈廳的第五進中,安放著江南豪富沈萬三的坐像, 他的面前有金光閃閃的聚寶盆。 從四面八方來的人們,審視著這位六百年前的吳中巨富, 或是為了得到某些啟迪和借鑒,或是為了滿足祈福的愿望。
在此間我們還參觀了張廳、迷樓、古戲臺等其他建筑及古跡。
在周莊的這一天,讓我們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,感受了江南小鎮的恬靜,古樸的建筑群漂浮的水氣、質樸的人群都令人難以忘懷……
趁陽光正好,趁微風不燥,趁我們都還年輕,多走幾步路,多欣賞下沿途的風景,不要急于抵達目的地而錯過了流年里溫暖的事物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,那里有屬于自己的故事,屬于自己的風景,或遠或近,或喜或悲,然后選擇銘記或者淡忘,都是那么自然。? ??
此次旅途我們充分感受了江南的歷史及人文,也放松了身心,更多的是學到了很多工作之外的東西。
2019年7月10日